走近梦想
小草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,但要实现,也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,得需外因与内因相结合。“81890月湖老年网”为我们设立了畅谈的平台,看到不少文友、老师们的好文章,引起我对陈年往事的回忆,我的梦想是什么呢?
幼时,奶奶重男轻女,会管三个孙子,却顾不上我这个唯一的孙女,父亲只得把我送进机关幼儿园全托。孤寂的我盼望星期天能回家中欢聚。白天,我常痴痴地看着幼儿园一树粉红色鲜花,缤纷幼稚的美梦随着夜幕的降临似在星空中飘浮。
我读完六年小学便升入中学。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写作文,好多同学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就唉声叹气,而我却暗自高兴。因为我写的作文都能得到老师的好评,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,我的作文本发下来同学们都争抢着要看。每期校刊的首篇文章一定会选我;校首期小说刊物《蓓蕾集》上的第一篇小说也是我;全校被选上《宁波市中小学作文选》的文章又是我。当时作为班干部的我,任职语文课代表、校政宣组成员、班级政宣负责人。平时班主任老师要求同学们把写好的文章交到我那里,任由我修改后选用在班级的宣传黑板上。
初中毕业时,校长找我谈话要我继续升高中,可能以后有机会上大学。我一口答应,根本没有考虑到当时我其实初中毕业后是可以安排工作的,因为哥哥已去黑龙江支边。我一心只想读书,梦想着将来能当个作家抑或记者。
天有不测风云,当我高中毕业已没有了考大学,摆在我面前的一条路就是去“支农”。可父母坚决不让我这个瘦弱的唯一女儿去务农。正当我进退维谷、无所适从之时,一位初中蜜友劝我要听父母的话,不要去农村。她以自己的姐姐为例告诫我:姐姐去支农后,与一农民结婚生了孩子,因农村生活实在是艰苦,姐姐积劳成疾,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。
我听了这闺密的规劝,在父母面前也不再坚持了。因当时去“支农”的知识青年,在经济上都得依靠家庭支援,无形中父母们的负担反而会加重。但如果不去支农,前途更是渺茫。最后我采取了迂回战略,暗下决心,先依着父母待在家里,做临工挣钱,一旦赚足钱,有了独立生活能力就再去务农。
恰好邻居裁缝要我帮忙做针线活,这让我很开心,不管是五分、一角的我都赚。又有邻居介绍我做针织衫,我日以继夜地埋头做手工活,渐渐的从每个月十来元赚到了三十来元,这在当时来说,收入也算颇为丰厚的了。母亲为了让我安心在家,不要我赚的一分钱,还力所能及地帮着我。我那美好的梦想在这穿针引线岁月中消磨殆尽、已飘然而去……
三年后我赚足了钱,说服父母去洪塘农场支农。没有要过家里的一分钱支援,直到二年后,才按政策名正言顺上调回城分配工作。我始终无缘能上大学,美梦已成泡影。
工作后,我报读业余夜校、文秘函大。退休后,到市老年大学读诗词、文学。并开始在81890月湖老年网上发文章练笔头,重拾文学爱好。曾先后采访过81890的胡道林主任及其他出色的团队,还跟随81890组织的大型公益性活动进行采访。我把采访到的内容编写成文,发表在81890生活月刊和《宁波晚报》上。参加81890志愿服务活动也让我过了把当“记者”和、“作家”的瘾,让我有了一种初尝美梦的体味。
意想不到的是,我的美梦竟在女儿身上得以实现。女儿赶上了好时代,高中毕业马上能考大学。她似乎遗传了我酷爱文学的基因,读书时语文成绩特别好,高考语文分数竟然比文科状元还要高。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本科毕业后,真的当上了记者、编辑。
而今我也在文学之路上步步登攀,加入了宁波市老干部诗词协会、宁波市政协诗社,又是宁波市老年大学诗社理事、诗社QQ群群主。最近正在申请加入宁波市作家协会,这都是时代给我带来圆梦的机会,我热爱当今这让人充满希望的美好时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