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子诗味
古诗云:“五月开筵捧玉壶,轻衫团扇记招呼。葛阳酒热金樽暖,角黍蒸香透绿蒲。”端午时节,粽子飘香。
文人墨客,品尝粽子之余,常发咏唱之雅兴。唐代诗人郑谷咏:“诸闱渔歌响,风和角粽香。”粽香渔歌和。唐代诗人元稹对小如初生绿菱的小巧粽子情有独钟,诗云:“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。”形佳味道美。唐代诗人温庭筠的:“盘斗九子粽,瓯擎五云浆。”是对九子粽赞誉。据说唐明皇吃了九子粽后,赞不绝口,云:“四时花竞巧,九子粽争新。”北宋文豪苏东坡在品味了蜜饯馅粽后,留下了“时于粽里得杨梅”的诗句。而“水田冰浸砂糖裹”之句,则描写诗人吃冰镇粽子的情趣。南宋陆游的:“盘中共解青菰粽,哀其将簪艾一枝。”道出那时“以艾叶浸米裹之”的“艾香粽子”。清代林苏门诗云:“一串穿成粽,各传角黍通。豚蒸和粳米,白腻笾纤红。细箬轻轻裹,浓香粒粒融。兰江腌酉甫贵,知味易牙同。”写尽了火煺粽子的妙处。清代查慎行笔下:“清暑初交殿角风,又传节物近天中。灵符旧系千丝缕,玉粒新颂五彩筒。青箬香分菖叶绿,银盘光射石榴红。云帆不却三韓贡,拜赐还教纪祖功。”则描述了当时用高丽贡米制作粽子的情景。
触景生情,流露各异。明代高启《端阳十咏·粽子》:“香茭裹秫炊,投祭楚江湄。颇恨馋蛟横,忠君竟不知。”流露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无限忧思。明代庄昶的《端午食赐粽有感》:“大官角黍菰蒲香,彩绳万缕红霞光。天恩衷赐下丹陛,谲筵俏似黄金觞。东南米价高如玉,江淮饿殍千家哭。官河戍卒十万艘,总向天府挽飞粟。君门大嚼心岂安,谁能持此回凋残?”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。清代谢墉笔下的《粽子》诗另有一种情调,诗云:“玉粒量米水次陶,裹将箬叶苎丝韬。炊余胀满崚嶒角,剥出凝成细纤膏。土俗清明供祀暮,诗家端午吊离骚。年年令节春徂夏,丙舍南瞻念母劳。”也倾吐了对远方老母思念之情。
风和玉粽香,又到端阳时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