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夏咏西瓜
“青青西瓜有奇功,溽暑解渴胜如冰。甜汁入口清肺腑,玉液琼浆逊此公。”这是对西瓜的赞美诗。
西瓜原产于非洲,后来传到中亚西亚,约五代十国时期又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新疆。新疆古称西域,所以传入内地称作西瓜。
西瓜是一种大众化的瓜果,是消暑解渴的佳品。营养丰富,浑身是宝,还可入药治病。《本草纲目》称西瓜能“消烦止渴,解暑热,疗喉痺,宽中下气,利小水,止血痢,解酒毒。”
历代有西瓜诗流传,炎夏盛暑,吟一吟西瓜诗,独有意味和快感。
宋代田园诗人范大成有《西瓜园》绝句:“碧蔓凌霜卧软沙,年年处处食西瓜。形模濩落淡如水,未可蒲萄苜蓿夸。”描绘了西瓜形象。
宋代陆严中的《吟西瓜》,更把西瓜比喻“冷月”“青云”,“一片冷裁潭底月,六湾钭巷陇头云。”
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《西瓜吟》写得豪情满怀:“拔出金佩刀,斫破苍玉瓶。千点红樱桃,一团黄水晶。下咽顿除烟火气,入齿便作冰雪声。”寥寥几笔,西瓜的色、形、味跃然纸上。
元代诗人方上夔的《食西瓜》诗:“恨无纤手削驼峰,醉嚼寒瓜一百筒。缕缕花衫粘唾碧,痕痕丹血掐肤红。香浮笑语牙生水,凉入衣襟骨有风。从此安心事老圃,青门何处向穷通。”“缕缕”“痕痕”状吃西瓜情景,“牙生水”“骨有风”写吃西瓜快感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元代耶律楚曾写过《再用韵记西遊事》,其中有“留得晚瓜过腊半,藏来秋果到残春。”晚瓜就是西瓜,这就是“围着火炉吃西瓜”的新疆景象。
明代李步明的西瓜诗,读来顿生凉意,诗云:“玉盘秋露水晶寒,冰齿余香嚼末残。暑水为君清到骨,不知身在画中看。”
明代翟佑的《红瓤瓜》更形象,“采得青门绿玉房,巧将腥红沁中央。结成唏日三危露,泻出流霞九酝浆。”比喻西瓜外形、色泽、瓜瓤、汁液十分传神。
清代纪晓岚《咏西瓜》的“凉争冰雪甜争蜜,消得温暾顾渚茶。”十分形象地写出西瓜的美味。
清初词人陈维崧《洞仙歌·西瓜》更是惟妙惟肖:“嫩瓤凉瓠,正红冰凝结。绀唾霞膏斗芳洁。傍银床,牵动百尺寒泉,缥色映,恍助玉壶寒彻。”
又到西瓜上市时,吃着西瓜,品赏诗韵,别有一番情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