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小离家老大回
一一读《回乡偶书》
贺知章(658一744)字季真,越州永兴(浙江萧山)人。年86岁卒。
李白赞曰:”四明有狂客,风流贺季真。”杜甫也歌云:”知章骑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”刘禹锡赞其墨宝:”高楼贺监昔曾登,壁上笔纵龙虎腾。”一些诗友都赞贺知章的风采。
传说,贺知章的母亲是东钱湖人,他少年时居住在鄞县小溪贺家村(鄞江桥),并在宁波月湖畔读过书。《贺秘监祠堂记》云”唐秘监贺公字季真,世居四明湖上。”告老后曾移鄞城居住,后来人们怀念他,在月湖尚书桥旁建贺秘监祠。后又在江东的奉化江畔建贺丞庙(位置今为宁波七中),那时庙前有放生池,庙前后三进,有两个戏台,正殿为贺知章塑像,殿内雕梁画栋色彩斑斓。庙成为江东热闹非凡之地,过年过节庙会在这里举行。而那贺丞路也因庙而得名。又《光绪志》载:”贺公祠又称湖亭庙,位于东钱湖郭家峙村湖岭头,祀唐秘监贺知章。”遗憾的是贺公祠已面目全非,而原天井里一棵古樟树生长茂盛,其主干胸围直径有一米二十以上,确为东钱湖最大古樟。
他的《回乡偶书》,特有情怀,历代传诵。
少小离家老大回
作者为武伍证圣时(695)进士,此前已离开家乡永兴。于天宝三载(744,是年改”年”为”载”),辞去朝廷官职,告老还乡,距当年离乡已有50多年。
乡音无改鬓毛衰
年纪已老,只有乡音无改。《全唐诗》”鬓”下注”一作面。”《唐诗别裁》”衰”作”摧。”
儿童相见不相识
相见而不识,感慨多多。
笑问客人何处来
《全唐诗》”笑”下注”一作借,一作却。”好一个”客人”之称,点出多少思泉。
历代多少文士对此诗多有评论。今介绍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的说法。叶老说:”作者将久游初归的复杂情绪用简炼的二十八个字刻画出来。写得很自由,很活泼,没有费多大的气力,却能捉住到家那时候的情与景。情是久游回来,鬓毛已衰;景是儿童不识,反呼为客。而写景也为的抒情。其情不一定伤感,也并非喜悦,总之心有所感而已。”
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共两首,另一首为:
”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半消磨。惟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”用”春风不改旧时波”作结,此景此情包含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