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过2003年的人们,对这个城市印象最深的,莫不是全市人民抗击瘟神——非典的那一场战斗。
3月底,我随旅行团去香港,在进入深圳皇岗口岸香港一侧时,首先闻到的是刺鼻的消毒水气味,然后看到香港方的工作人员都戴着大口罩,不仅要我们填写健康表格,还始终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,如临“大敌”。当时,我出于对非典的无知而对抗击非典不以为然,竟认为香港方是“草木皆兵”“小题大做”。
回家后不久,首都北京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先后发生了非典疫情,从每天的新闻中可以看到SARS病毒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,才使我感到全民抗击非典决不是“小题大做”。
当瘟神非典张开魔爪向我市扑来的时候,多数市民产生了恐惧心理,开始有人争购板蓝根、白醋、口罩等预防药品,继而有人争购大米、食油等生活必须品,顿时人们沉浸在惶惶不安的气氛中。就在这时中央作出了抗击非典的重大决策,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抗击非典的“攻坚战”。
每天的电视、报纸、广播等大众传媒,反复向市民宣传预防非典的知识,免费分发抗非典的药品,建立疫情一天一报的制度,使市民很快克服了不安的心态。
我市还对发现的疑似病人,用最好医生和设备免费进行治疗;对与疑似病人有过接触和从疫区归来的市民逐一排查,并进行“重点保护”,如我市赴广交会归来的几百号人,都被请到东钱湖宾馆“疗养”。
还果断地关闭了舞厅、浴室、电影院等容易传染病毒的公共场所,筑起了一道抵御“非典”的安全防线。
尤其当我收到单位预防非典的药物:中药、白醋、口罩时,一股暖流涌上心头:各级政府才是抗击“非典”的坚强的后盾,使我增强了抗击非典的勇气和信心。
当夏日的骄阳洒满宁波大地的时候,我市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辉煌胜利,全市没有一个人因感染非典而倒下的。
此刻,不禁使我想起抗日战争中发生在宁波的另一场瘟疫。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市开明街投下鼠疫,使那一带成了瘟神光顾的场所。当时政府于人民的死活而不管,使疫区居民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,有106条生灵被活活地夺去了生命,然后一把大火又把115户居民世代相居的“窠”给毁了。
从我市两次面对瘟神中,使我深深地感到两个社会两重天,人民政府才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。
2003年12月4日